日期:2025-08-16 06:01:22
特朗普政府为了解决俄乌冲突,最近的动作越来越让人看不懂。先是放出风声,说派了两艘核潜艇到俄罗斯附近施压,把紧张气氛拉满。紧接着,又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:普京将在8月15日飞抵阿拉斯加,与特朗普举行会晤。
这本该是和平的曙光,但整个安排却透着一股诡异。作为冲突的核心当事方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能否到场,白宫的说法一直是“尚不清楚”。一场旨在调停俄乌冲突的峰会,却可能没有乌克兰的位置。这葫芦里卖的,究竟是什么药?
为何普京愿赴阿拉斯加之约
普京之所以同意踏上美国的土地,核心动机在于抓住特朗普在任的这个窗口期。与拜登政府相比,特朗普政府明显流露出希望改善美俄关系的意图。尽管特朗普也曾因战事迁延不决而对普京放过狠话,但其根本性的务实倾向,对俄罗斯而言是难得的机会。
普京很清楚,一旦美国总统换人,无论是谁上台,对俄政策都可能比特朗普强硬得多。抓住现在,就等于为俄罗斯的未来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。而且,俄军目前在战场上占据着优势,已经控制了乌克兰部分领土,这足以对国内有所交代,也让普京有了坐上谈判桌的底气。他明白,俄罗斯不可能实现所有诉求,若能与特朗普达成一个可以接受的条件,就是一次外交胜利。
一场精心设计的三人局?
这场峰会最蹊跷的地方,就在于泽连斯基的身份。特朗普政府释放的信息极其矛盾,一方面,白宫官员对外透露泽连斯基“可能”会参加,但没有具体安排。另一方面,特朗普本人却从未积极表态要搞一个三方会谈,甚至说过普京没有义务必须先见乌克兰总统。
给外界的感觉就是,美国官方正在筹备的是一场美俄双边峰会,而泽连斯基能否出席,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“可能性”。这种模糊处理,让整个事件充满了不确定性。美国副总统万斯在8月10日的表态更是耐人寻味,他将组织三方会谈的困难归咎于普京,声称是俄方不愿与泽连斯基坐下来谈。这番话,无疑是把压力巧妙地转移到了普京身上。
“土地换和平”引爆欧洲舆论
真正让局势变得无法预测的,是特朗普抛出的一个说法:协议中可能包含“交换领土”的选项。这个提议瞬间点燃了乌克兰和整个欧洲的神经。对泽连斯基而言,拿领土换和平是绝对无法接受的政治自杀,他根本无法向乌克兰民众交代。因此,他强烈要求必须参与会谈。
欧洲各国的领导人也坐不住了。他们担忧美俄私下达成协议,会严重损害乌克兰的利益,并对欧洲安全格局造成冲击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,欧洲多国在8月9日罕见地发布联合声明,旗帜鲜明地要求乌克兰必须在场。这已经不是乌克兰一家的诉求,而是整个欧洲的集体发声。
不请自来的客人
现在,局面变得非常微妙。普京期待的是一场与特朗普的一对一会谈,讨论如何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冲突。但他将要面对的,很可能是一个完全超出预料的场面。泽连斯基在美国和欧洲舆论的双重加持下,已经没有退路,他必须出现在阿拉斯加。
一旦泽连斯基“突然”现身会场,普京将瞬间陷入被动。他要么拒绝与泽连斯基会面,这在国际舆论面前会显得毫无诚意和风度;要么就只能硬着头皮坐下来,参加一场他并未准备、且不符合其预设条件的“三方会谈”。如此一来,美国既满足了普京的双边会谈要求,又顺应了乌克兰和欧洲盟友的意愿,可谓一举多得。
笔者以为
这场看似为普京准备的会晤,越来越像一场精心布置的“鸿门宴”。特朗普用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,打破了传统外交的繁文缛节,直接将所有矛盾方推向了冲突的临界点。他并不在意过程是否合乎常规,而是追求一个能被他主导的结果。
无论最终协议能否达成,特朗普都通过制造这种高度不确定性,成功地将自己置于舞台中央,迫使各方围绕他的节奏起舞。对普京而言,阿拉斯加之行注定不会轻松,他或许能见到特朗普,但真正等着他的,可能是他最不想见的泽连斯基。这盘棋,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两个人准备的。
股票配资入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